網頁

2024年3月30日 星期六

人如其食,吃垃圾食物,心情就會像垃圾。- You are what you eat

人如其食,吃垃圾食物,心情就會像垃圾。
(You are what you eat
吃啥變啥)

#三分鐘輕鬆讀 📖
《#我不餓,但我就是想吃: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,鬆綁你的飲食焦慮》
我對自己的幼年時期沒有多少記憶,只模糊記得膝蓋擦破皮以及在樹林裡玩耍的情景。不過,我倒是清楚記得一年級或二年級的某一天,我到朋友克萊頓家裡外宿。在克萊頓家過夜很特別,因為他的媽媽讓我們喝汽水、吃甜甜圈當早餐,而我在家裡能吃到最接近甜食的東西是角豆(carob;一種有巧克力味的奇怪東西,是我那注重養生的媽媽在印第安納州的一間食品合作社買的)
甜甜圈和汽水的糖分炸彈讓我大開眼界,我以為我中大獎了,但沒多久,我覺得胃裡怪怪的。我回到家後,跟媽媽說我的肚子很不舒服,她問:「你早餐吃了什麼?」我回想起一個小時前吞掉的那個(還是三個?)糖霜果醬甜甜圈,腦袋彷彿突然領悟了什麼,那或許是我第一次回顧某件事。
數年後,我進了中學,迷上了極限單車競賽─印第安納州沒什麼事可做,有個笑話說這裡只能看著玉米生長。而騎著單車在泥土賽道上馳騁、高高躍起之後落地,實在非常刺激。比賽在夏天週末舉行,共有三輪小組賽。在各分齡組別的每項賽事中,賽道人員會加總選手在三場比賽中的名次,選出當天的勝利者。我仔細追蹤我的競爭對手,我想要贏。
為了在每輪小組賽前補足體力,我用送報紙賺來的錢為自己添購了補給品,因為我媽不肯花錢買我認為合適的比賽營養品:汽水和糖果棒。我再也不想吃角豆了!問題在於小組賽是按年齡序輪番進行,所以我的比賽橫跨數小時。我通常在第一場比賽表現最好,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。一整天進行下來,我的精力逐漸走下坡,我的情緒也是。等到第三場小組賽,我已經很難跟上別人了。隨著糖分與咖啡因的高潮消褪,我變得愈來愈暴躁且不悅。
在一個比賽日,我媽溫和地建議我試試看吃花生醬蜂蜜三明治代替糖果來提升能量。大概是想要贏的心情勝過想吃糖果,所以我嘗試了這個天然蛋白質和能量的替代方案,結果真的有效。我在最後一場比賽時,幾乎和當天第一場比賽同樣精力充沛。在此之前,我不明白食物對我的精力水準能有多大的影響,還有我的情緒。當然,贏的感覺很好,但換掉食物亦幫助我擺脫暴躁的情緒,記起我參加比賽的初衷:騎單車真的很好玩(飛躍的感覺也是),無論我最後有沒有贏。
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
利用科學法則跳脫假性飢餓的循環,
重新信任你的身體,修復你與食物的關係,
養成開心吃也無罪惡感的飲食習慣。
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﹊
✍️感謝《BabyHome》書摘報導,文章連結見留言處


(圖文轉載)
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pfbid02MqdZeWpNKyNvz2DHcUddNxE32SWXuR7ZCPxFwahGc7ihvoTJYg1eqBTTdHsvPfiGl&id=100064103678797&mibextid=Nif5oz

我的網誌清單